> 教育资源 > 政策文件
政策文件
温州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细则
发表时间:2023-10-09 访问次数:

第一章  总则

第一条 编制目的

为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,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机率,促进学生健康成长,特制定本细则。

第二条 定义和分级

本实施细则所称“心理危机”是指学生遭遇超出其应付能力的事件而导致的心理失衡状态。心理危机干预分为危机预防和危机干预两阶段。“危机预防”涵盖心理健康常识普及、意志力优化教育、良好人格培养、支持系统建立、针对性的辅导等内容:“危机干预”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当事人从心理上解除危机,使其症状得到及时缓解和持久消失,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,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,以防止心理危机的再次发生。

根据学生心理或事件的严重程度将心理危机干预分为三个等级:

1.三级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可能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;

2.二级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可能出现严重心理问题、可疑神经症或精神疾病的学生;

3.一级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可能处于自杀(伤害)或他杀恶性事件中的学生。

第三条 工作原则

1.以人为本,减少危害。把保障学生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,最大程度地减少学生心理危机对学生个人和群体的伤害。

2.居安思危,预防为主。坚持预防与干预相结合,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,做好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各项预警工作。

3.快速反应,协调应对。建立联动协调制度,充分发挥心理老师、班主任、任课老师、心理委员、校医等作用,形成统一指挥、反应快捷、协调有序的危机预防全员参与机制。

第二章   运行机制

第四条 教育、普查与预警

做好学生心理危机早起预警工作。确保信息畅通,反应迅速,做到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早发现、早通报、早评估、早治疗。

    1. 教育

      立足学生成长需要,重在预防危机发生,深入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。通过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及其他心理辅导形式,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、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教育、意志力优化教育、承受挫折能力教育、社会责任感教育;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、愉快接纳自我、积极发展自我;指导学生自我调适,及时消除自身心理危机;帮助学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,维护心理健康。

    2. 普查

      认真准备,定期开展,科学地确定预警对象和范围。各年级各班级要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室定期开展的心理普查工作,建立学生心理档案,并结合普查结果确定重点关注对象。

    3. 预警

  1. 预警对象

    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,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:

  2. 在心理健康普查中筛选出来的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、心理疾病或具有自杀倾向的学生;

  3. 由于学习基础和能力差,导致学习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;

  4. 生活学习中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,如家庭发生重大事故(亲人死亡、父母离异、父母下岗、家庭暴力等)、遭遇性危机(性伤害、性暴力、性侵犯、意外怀孕等)、受到意外刺激(自然灾害、校园暴力、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)的学生等。

  5. 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,如因失恋、单相思而情绪失控的学生等。

  6. 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,如当众受辱、受惊吓、受歧视的学生,与老师发生冲突的学生等。

  7. 性格过于内向孤僻、经济困难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。

  8. 身体患有严重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的学生。

  9. 患有严重心理疾病且经专家确诊的学生,如患有抑郁症、恐怖症、强迫症、癔症、焦虑症、精神分裂症、情感性精神病的学生。

  10. 出现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,如适应不良的新生、学习困难的面临毕业的学生等。

  11. 受到身边的出现个体危机的同学影响,而产生恐慌、担心、焦虑的学生等,

  12. 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,包括信件、日记、图画或乱涂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出死亡念头的学生。

  13. 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、朋友或家人送礼物、请客、赔礼道歉、述说告别话语等行为明显改变者。

  14. 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,如特别烦躁、高度焦虑、恐惧、冲动等。

  15. 出现其他异常表现的学生。

        下面为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体经常出现的症状,如果同时出现多种与下述相符合的症状,则表明学生可能处于危机状态:

    1.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、抑郁、无望或无价值感之中;

    2.易激惹,过分依赖,持续不断的悲伤或焦虑,常常流泪;

    3.注意力不集中、成绩下降、经常缺勤;

    4.孤僻、人际交往明显减少;

    5.无缘无故地生气或与人敌对;

    6.酒精、网络、烟的使用量增加;

    7.行为紊乱或古怪;

    8.睡眠、饮食或体重明显增减,过度疲劳,体重或个人卫生状况下降;

    9.日记或其他作品所透露出的主题为无望、脱离社会、愤怒、绝望、自杀或者死亡;

    10.书面或口头表达出的内容象是在临终告别或透露出自杀的倾向,如“我会离开很长一段时间……”

     (15)抑郁症的标准

        如果一个人在两周或更长时间内,同时存在三个下述症状,尤其是第1、第2项、第13项,便符合了抑郁症的标准。

    1.几乎每天心情都非常恶劣;

    2.对以前感兴趣的东西或活动失去兴趣;

    3.感到麻木、空虚、无聊;

    4.躯体疼痛(胃痛、头痛);

    5.睡眠困难(难以入睡、早醒或睡得过多);

    6.体重改变或饮食习惯改变;

    7.过分的挫败感和过分自责;

    8.集中注意力、思考问题困难;

    9.和平常比,更易怒、紧张或易激惹;

    10.感到无价值、内疚或满心羞愧;

    11.彻底的无助感、无望感;

    12.没有精力或动力,内心有压力感;
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